教育體制下的忿怒學生 發表於 2005-9-12 00:00:00

台灣的教育苦了學生

為什麼讀理科的同學要背唐詩??<br>為什麼讀文科的學生要算數學??<br><br>你有聽說過哪個軟體工程師在寫程式時,需要參考論語.中庸.大學???<br>你有聽說哪個考古學家在研究原始人時,需要用到三角函數的???<br><br>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,但他曉得羅馬帝國是哪年滅亡的嗎???<br>孔子是中國儒學思想的大家長,但是...他應該對數學一竅不通吧???<br><br>用不到&lt;詩經>的人,只要會寫名字.會看報紙就好了嘛~<br>用不到微積分的人,只要買東西會結帳就好了嘛~<br><br>為什麼教育部長要為難我們這些可憐的小孩????<br><br>最後每個人對任何事都一知半解,...難怪...我們得諾貝爾獎的人那麼少.........。

~冰~ 發表於 2005-9-12 00:00:00

這篇可以放在討論區唷XDXD<br>事實上就是如此...<br><br>而為什麼要學呢?<br>相信會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答案的XD

不是中原之狼喔 發表於 2005-9-12 00:00:00

學妹<br>你錯了<br>文組還是有財金&經濟系<br>理組可以跨考一類<br>工程師不搞點文學不好泡妹<br>考古學家還是會學點來檢查古文明是否有高度智慧<br>愛因斯坦這類科學怪咖有時還會亂讀點雜書,說不定他懂<br>孔子自幼貧苦出身還是要學點數字好計算收支持家<br>懂詩經會微積分的人<br>開口兩句就能把不懂半點的人唬呆<br>最後..<br>台灣人口不多<br>要在裡面找精英更不容易...

失落靈魂 發表於 2005-9-12 00:00:00

恭喜妳 學妹<br><br>妳已經可以不用進入所謂的高中體制了<br>反正現在還沒有施行所謂的十二年國教<br>妳可以出去外面請個你有興趣的科目的老師<br>每天幫你上同一種的課程<br>不錯吧? 讓你可以成績圖飛猛進<br>也可以讓你不必為其他的課目牽掛<br>一舉兩得!!!<br><br>可是 如果有人問你<br>國父跟蔣中正做過什麼事<br>如果你沒學過歷史 你會嗎?<br><br>如果有人問你<br>請問全世界最高的山峰 它的原名叫做什麼<br>如果你沒學過地理 你會嗎?<br><br>如果有人問你<br>為什麼有些電子會有流動的情況<br>如果你沒學過物理 你會嗎?<br><br>諸如繁此的問題<br>當有人問你 而你答不出來<br>會被人說你沒學問<br><br>可是你卻會反駁 可是我有其他學問阿!!<br>別人也相對的不會那麼在乎..

曉風殘月 發表於 2005-9-12 00:00:00

學妹,我聽了我同學跟我提到你這篇文章,有感而發,滋回覆如下:<br><br>你說的東西,從「尼Q的角度」而言,其實可能沒有錯!沒錯!你如果只想要生活,你大概不太需要微積分;如果你只想要生活,你大概不太需要知道太多的歷史事件。<br><br>可是,你是否想過,人類今天的知識可以發展到這麼精彩的地步,有一個原因很可能就是因為人類在接觸過很多知識以後,可以用不同的知識或學問的領域來看待不同的事情呢?<br><br>我舉個簡單的例子給你聽。18世紀有個偉大的經濟學家叫做亞當斯密,提出了自由主義的觀念。之後,這個觀念就主宰了經濟學一段漫長的發展。你可以說經濟學在日常生活的體現,不過就是基本的買賣而已。這個想法,其實無異於過度簡化的經濟學的精神。<br>經濟學不單單只是經濟學,經濟學可以擴張到其他領域。講簡單一點,當年如果沒有亞當斯密的自由主義的話,今天法律的解釋很可能就不會出現自由主義的論點了。同理,後現代主義興起於文藝方面,可是最後也影響到了不同的領域,例如法律、政治、經濟等等。<br><br>其實,每一門學問都有他興起的簡單基礎,可是,發展到最後,往往會涉及到一個人對於世界的看法。這就是一般所謂的「世界觀」。你可能會問說:「沒有這種世界觀,又不會怎樣不是嗎?」沒錯!對於一個有沒有學過經濟學或其他領域的學問的人,只是要一個穩定的生活,那大概沒什麼影響。<br><br>可是,學問是拿來「思考」用的。要知道,學問沒有真正的答案,但是要了解這些學問,你就必須要具備一些基礎。這些基礎就是今天所謂的微積分、歷史等等。<br><br>再回應你另一個問題,你似乎比較認同說「術業有專攻」,應該沒錯吧?<br><br>我舉個例子給你聽。<br>古代有六藝:「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」。這六藝大誘ㄔX古代的各種知識。你當然可以說:「這些知識也不是必備的啊!」可是,孔子為什麼說要「游於藝」。有一個原因大概就是要讓一個人懂得各方面的知識。這種知識對孔子而言,是必備的。從這點來看,孔子應該是會數學的。當然,他會數學到什麼程度,今天看來應該也不困難,可是,你要知道,當時的社會不比今天複雜,也沒有龐大的交易問題,所以那時候數學可說是幾乎不需要的,但是孔子還是學了數學了。(這對他而言也不是很必要,不是嗎?)<br>你可以想想,縱或孔子他不會數學,可是他會的東西還是很多。他並沒有因此而只「專精於」某種知識當中。<br>你在想想中國的各個學者。他們也都是能夠著述很多不同類別的書,甚至他們可以同時了解歷史、文學、地理、天文等知識,甚至數學。(這在梁啟超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當中,講的很清楚唷^^)<br><br>《詩說》裡面有寫到:「聞道有先後,術業有專攻。」可是,我相信這個所謂的「專攻」並不是今天人所謂的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的「偏食」。況且,那時候的「術業有專攻」不能用現代的話來講,因為對於以前的大學者而言,他們會的東西非常多。<br><br>你有機會可以去看看西方偉大的思想家的傳記。他們本身都不是指對某方面有所關注而已,反而對於釵h歷史、文學的東西有濃厚的興趣。李遠哲以前也很喜歡文學,甚至為之瘋狂呢!你想想看徐志摩,他以前還寫過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文章,使得他的老師梁啟超坦承自己是因為看過徐志摩的「論文」才真正了解相對論的啊!<br>愛因斯坦也喜歡音樂,他還會拉小提琴呢!<br><br>講這麼多,只是要告訴你,真正偉大的學者不是像你所想像的那樣只會單純的一、兩樣東西而已。<br><br>所以,教改的問題不是在於讓學生學太多的東西,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,很多人都不想學「很多東西」。當然這不能怪你們,也閉O社會或家長給你們太多期待,使得你們喘不過氣來。可是,當一個人學的東西越來越多的時候,他對事情的看法就會越來越不一樣,而這就是一種提升,不是嗎?<br><br>我講這麼多,只是認為,學習這種東西,不應該用「用處」來衡量啦!雖然說現代社會的特徵就是如此,可是,學問的真正價值就在於個人的提升與他本身的獨特性。學越多的東西,我們的想法就會越多元,這樣不是也不錯嗎?<br><br>我其實認為,現代人都誤解了「術業有專攻」的真正意涵了。不是在一開始就拒絕學習很多看似沒用或者是自己不想學的東西,而是先有了各種學問的基礎,再來立定出一個比較明確的知識方向。可是這句話被現在人拿來逃避釵h學習的「正當藉口」,我就感覺這樣很不好了。在高中階段,還是盡量依循著學校的腳步,然後要求自己多接觸各種領域的學問,這才是我認為比較好的學習方式與態度吧!所以,我不主張學問應該要從「尼Q」的角度來看待。<br><br><br>我講了很多廢話,有人如果認為太長,那就別看啦^^<br>

艾克遜 發表於 2005-9-12 00:00:00

出...<br>出...出現啦~~~~<br>曉風學長又出現啦XDXDXD....<br>學妹<br>這篇文章很直得你看唷!!!<br>(雖然我還沒看 我是一看到曉風學長的名字就回覆了XDXD)

教育體制下的學生 發表於 2005-9-12 00:00:00

謝謝學長的評語<br>小女子會詳細嬝

= = 發表於 2005-9-12 00:00:00

你把它當作吃飯那樣想就好了。<br><br>你會只吃飯而不挾菜嗎?<br><br>當初我也和你一樣,<br>不懂為什麼分組後還那麼多東西。<br><br>但久了,<br>你也雪|和我一樣,<br>發現不管文組、理組,<br>都得多少懂一點其他領域的東西。<br><br>均衡一點總是好的!<br><br>而高中本來就是通識教育,<br>多學點對自己其實沒有害處。<br>

米蟲花 發表於 2005-9-12 00:00:00

其實,我也有跟發言者一樣的怨言,<br>我總覺得要為了一些實在望塵莫及的科目拚命,<br>實在是一件累人又不討好的事情;<br>不過,讀了曉風殘月的說法之後,<br>我想……我還是乖乖念數學吧(嘆)^^|||<br>

學妹 發表於 2005-9-12 00:00:00

我要反駁失魂落魄<br>就算你真了知道國父.蔣中正.聖母峰和電子<br>但是,你有每一科都學的很詳細嗎??<br>你真的什麼都學到了 ??<br>如果有人問你三連音是什麼?Morderato是什麼?<br>mf跟mp是什麼?你都答的出來嗎?<br>莫內.夏卡爾是誰?你能介紹給我聽嗎?<br>人雖然要多方面攝取但不用樣樣精通啊!!<br>選擇自己的喜好<br>把注意力放在上面<br>把它學到完美<br>不是很好嗎??
頁: [1] 2 3
查看完整版本: 台灣的教育苦了學生